节能减排,不是时髦的口号,而是切实的目标。来自中央的一切信号都表明,节能减排将成为今后企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

    近日,700多名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的代表们,在2007中国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论坛上热议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在国家政策、企业实际操作中的问题、难点与经验。

    政策高压

    在此次论坛上,有一组数字被与会领导一再提及:我国GDP占世界GDP总额的5.5%,而在能源消耗方面,我国每年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总耗煤的15%,钢材每年消耗3.88亿吨,占世界的30%,水泥每年消耗12.4亿吨,占世界的54%,二氧化硫等排放物位居世界第一。

    如何既快又好地发展经济,如何在能源环境情势日益紧张的态势下,保持经济稳步增涨,这已经成为中央的重点工作。

    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实现降低能源消耗20%和其他减排目标,国家发改委表示能耗指标将成为今后项目审批的强制性门槛。然而,节能减排在中国是个并不好解决的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依然用“形势依然严峻”来形容全国节能降耗工作。

    显然,要扭转态势,实现年初的减排目标,还需要一系列的政策高压。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等在论坛发言中纷纷表示,将于近日出台一系列有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

    “9月份,国家发改委将在东北召开全国1000家重点企业节能减排会议。”解振华透露,在这次会议上,发改委将要求各行业和企业,把各自的能源利用效率指标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进行“对标”。

    张力军透露,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企业的经济处罚将按“上限”执行,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在报经国务院审批后,有关部门将把减排考核作为对各地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一切迹象表明,企业尤其是央企要想在节能减排工作上打马虎眼,显然不太现实。企业动力

    说到底,一切减排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企业具体施行。然而,对于企业来说,减排的根本动力在哪里?

    “国家的政策高压,表面看企业减排是被动的。然而,对于企业来说,减排的动力不仅仅来源于政治上的风险,还应该考虑企业利润可持续增涨的动因。”参加此次论坛的吉林亚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德复表示,在目前资源紧张、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企业从自身生存发展的角度看,也需要走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型发展模式。

    据徐德复介绍,粉煤灰作为煤电企业的主要排放物,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以及大气环境的污染。亚泰公司利用粉煤灰的化学成分与粘土相近的特性,在水泥生产中已经逐步替代粘土生产水泥熟料,每年节约粘土资源20多万吨。此外,在利用镍废渣方面,亚泰每年节约60余万元,同时为镍业公司每年创造经济效益120万元。

    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这其实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问题的关键是,在责任与利益之间,企业心里的账如何盘算。

    “有些企业希望快速扩张,因此放弃了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投入。毕竟,从技术层面看,目前为节能降耗企业需要付出的技术成本还是比较高的。”论坛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代表如是说。

    这位企业代表其实说中了众多企业有口难言的节能减排之痛。针对不少企业的这一心态,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在论坛上表示,“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在国家科技计划中进行了重点安排,大力开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的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研究,突破矿产资源深加工运用等关键技术,着力开发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发展非常规水资源综合利用与节水技术。

    对于企业缺乏环保项目资金问题,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何炳光透露,有关重点节能减排工程所需要的资金,财政部、发改委已印发了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暂行办法。

    在相关部门积极考虑减少企业节能降耗成本的同时,一些占据优势资源的大型国有企业,除了利益考虑之外,应该更多的想到企业应当具备的社会责任。”某企业与会代表接受采访时表示。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企业来说,节能减排为企业带来了需要付出相当成本的转型之痛,而在责任与利益的选择上,要兼顾二者的平衡,或许除了高压政策之外,在技术、资金的扶持上还有更大的空间。 (来源:工人日报

农民发明家张普华发明的“摩托车节油器,发电机节油器,汽油发动机节油器,汽油内燃机节油器,汽车节油器”取得国际专利、国家专利,获得国家科技成果鉴定

灵宝普华能源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研发摩托车节油器发电机节油器汽油发动机节油器  咨询热线:13193961298 张普华  备案号:豫ICP备12009201号-2

公司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工业西路2号
   电话:0398-8826621 3150708   3150709  13193961298   Email:puyihuatong@163.com